
最近,安徽(銅冠)廬江礦業公司跟罐工周誌敏像往常一樣,每天早早來到副井口進行安全執勤,維護乘罐秩序,然後隨罐籠將工友們安全送到地層深處各中段井口。 這一幕貼心服務出現在廬江礦業公司員工上下井中。“跟罐服務是我公司工作創新中之一,不僅確保了下井人員的乘罐安全,還可以減少井下中段打點工10多名。”該公司動力運轉中心主任方同貴介紹。這是安徽(銅冠)廬江礦業公司探索不斷創新的一個縮影。 近年來,原礦品位稟賦低是製約安徽(銅冠)廬江礦業公司發展的首要“短板”。那麽,該公司如何開創出一條低品位礦山發展新路,以“最少的人員創造最大效益”的呢? “量產”化解低品位“短板” “從去年年出礦量208萬噸躍居到今年的264萬噸,隻有依靠增加出礦量才能破解礦山發展瓶頸製約。”該礦業公司經理胡洪文直言。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,該公司日出礦量就穩定在8000噸左右,今年一季度已形成了日出礦量9000噸生產能力。 在幽深的千米井下,廬江礦業公司5線高溜井縱跨數個中段,承建單位銅冠礦建公司施工正酣。今年6月,該公司5線高溜井將具備生產條件,打通並連接負530米中段生產大動脈,形成由負770米、負705米“兩中段”出礦到“多中段”出礦生產格局。今年第四季度,該公司將瞄準日出礦量1萬噸目標,為明年日出礦量破萬噸、年產量330萬噸達產目標謀劃已久。 剛剛過去的4月,廬江礦業公司處處充滿生機與盎然,礦山生產多項紀錄被刷新。 4月1日至7日,主井廢石提升量達22080噸,單周提升量創新高;4月17日,主井提礦量達1.4萬噸,日提升量創新高;4月份井下掘進量完成3.48萬立方米,月掘進量創新高;4月日平均提升量為1.15萬噸,日均提升量創新高;4月完成銅量925噸,與去年同比增長24.78%…… 讓“活資源”匯聚大能量 在礦山,由於人具有極強的能動性和創造性,所以人力資源喻為“活資源”。如何讓礦山幹群變成特別能戰鬥、特別能吃苦、特別能奉獻的隊伍,該公司上下而求索? 分配向一線員工傾斜,讓艱苦崗位的員工得實惠。“我們井下破碎工績效係數是1.2,而地表卷揚工績效係數為0.9。別小看0.3的區別,每個月績效獎就相差數百元,而與井下出礦工相差更大。”動力運轉中心黨支部書記高明照算了一筆賬。 選礦是最出效益的地方,該公司如何在不到兩年時間內將選銅回收率從70%到提升到90%的呢?“抓人頭至關重要。”胡洪文一言蔽之。該公司一方麵不斷改進和優化生產工藝,質量人員實行三班製跟班,並同供應商聯合攻關,實行現場取樣、試驗;一方麵適時召開選礦經濟技術指標分析會,成立技術攻關小組,找原因、挖根源,破解製約因素。“不僅要讓員工分享企業紅利,還要尊重員工創造。”胡洪文感悟很深,比如一線員工因工作原因錯過統一就餐時間,公司要求食堂免費提供“誤工暖餐”,“這種小小關懷舉動會讓員工有存在感。” 要讓能幹事的員工名利雙收。在該公司大門口宣傳欄裏,張貼著動力運轉中心包民榮獲“技術之星”的照片和事跡,成為礦山一道亮麗的風景。據悉,該公司為了營造出“比、學、趕、超”氛圍,除了開展一年一度綜合表彰外,每季度還開展管理之星、技術之星等“明星”爭創活動,讓員工既有“裏子”還有“麵子”。 “企業不養懶漢,更不能懶政。”胡洪文說,對懶散人員的縱容就是對積極員工的不公平。該公司在科級管理人員考核上,實行自打分、分管領導打分、基層員工代表打分方式,且員工代表打分權重最高,真正把評價權和話語權交到員工手中。 “貧礦山”裏尋找“富智慧” “高效生產,效益優先。”這是廬江礦業公司新模式辦礦的初心。 該公司自去年以來,大力推行全麵預算管理製度,今年還不斷完善和創新,對關鍵性指標實行“雙考核”:超過規定時,不但單班人員受罰,而且管理人員同樣難脫幹係。“公司發展不僅要會幹,更要會算。隻有幹群樹立一盤棋思想,企業才會發展壯大。”胡洪文說。 從建設之初,該公司就瞄準走“高效生產”的發展之路,推行以裝備升級帶動生產係統和勞動組織優化,以此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。 在該公司走訪時發現,無論在負800米中段井下泵房,還是在地表壓風房、通風房,隻見設備不停運轉,而不見其操作人員。“現在我們公司在冊員工不到200人,比天天影院集團公司規定人數還少一半多,這是推行‘機械化換人、自動化減人、智能化無人’綠色智慧礦山建設的結果。”該公司綜合部負責人指出。 現如今,該公司不斷通過摸索與發展,逐漸走出了一條從高效率到高效益發展之路。今年一季度,該公司實現盈利300萬元。“隨著礦山生產能力提高,礦山盈利能力將更強,我們要把廬江礦業公司打造成新模式礦山的樣板。”胡洪文對礦山未來發展堅定信心。(夏富青 汪海濱) |